研学“枫桥经验”,青春助力基层治理——英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四)

发布者:俞科安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次数:11

      在暑假期间,蒲公“英”实践团赴“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开展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奥秘,以青年视角解码这一历经岁月沉淀的治理范式,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探寻思路与方向。

馆内溯源,明晰经验脉络

      蒲公“英”实践团首站走进枫桥经验陈列馆,借助馆内珍藏的历史文件、生动的数字影像及典型实践案例,系统梳理“枫桥经验”的发展脉络。从1963年“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理念诞生,到经习近平同志推动的创新实践与“数字枫桥”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再到在全国推广后显现的显著治理成效,成员们全方位深化了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核心逻辑的认知。

对话居民,感知落地实践

      实践团主动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度交流,在“枫桥问礼”文创店聆听“猫印化梅”的民间故事,直观理解“就地化解矛盾”“变消极为积极”的治理艺术;通过“五心工作法”等鲜活案例,切实体会到“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理念在基层的生动落地,感受到“枫桥经验”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温度与力量。

研讨规划,敲定宣讲方案

      实践团召开“理论+专业”主题研讨会,围绕“枫桥经验”的宣讲工作展开热烈讨论。会上明确了宣讲稿“理论阐释+案例佐证”的框架,确定采用“绍兴方言+普通话”双语宣讲形式,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计划通过具体治理案例与民间故事,让“枫桥经验”的治理成效更易被不同群体理解与认同。

手帐记民情,感知实践力

      一页页手账记录着陈列馆里的老台账、群众锦旗,也写下访谈中基层工作者的暖心话语,串联起邻里与街巷,重现网格员调解纠纷、群众共商共治的鲜活场景,传递“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核心,让手账里的每段记录,都化作践行基层治理的行动指引。

践行使命,彰显青年价值

      蒲公“英”实践团借此次实践,深刻领悟“枫桥经验”核心内涵,明晰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的创造性转化实践,推动大家将“枫桥智慧”融入社区服务,用青春力量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英语学院依托自身“实践育人”理念,通过“治理实践+外语教育”,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学子,实现“学用结合、以行践知”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