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徐铫伟博士受邀为全校科研院长做“智能赋能科研”专题报告

发布者:华晓霞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0


319日,我院徐铫伟博士应科研处邀请,在全校科研工作会议上为科研院长们做了一场题为“智能赋能学术:DeepSeek时代的科研创新与效率革命”的专题报告。魏小琳常务副校长、科研处领导、各学院科研院长出席。



徐铫伟博士指出,传统科研中AI多停留于文献检索、格式校对等基础辅助,而DeepSeek时代智能体已经升级为“主动型科研伙伴”。他通过多模态交互、代码生成等前沿技术案例,生动演示了AI智能体如何作为科研人员的主动协作伙伴,贯穿科研全流程——从文献综述与数据分析,到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不仅显著提升研究效率,更能激发创新思路的涌现。




结合自身技术转化经验,徐博士分享了智能体落地的三重路径:在数据层,需构建融合学术数据库与AI模型的智能中枢;在应用层,他研发的“数字人文智能分析平台DH-Analyzer”已实现文献情感叙事量化分析;在协作层,他开发的“AIGC多面手智能体”可实现多智能体在海量学术信息处理、深度数据挖掘、研究表达优化等方面协同效用,并可定制化生成科研申报材料。



讲座尾声,魏小琳常务副校长总结指出,本次报告为我校科研工作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要求各学院结合徐铫伟博士研发的智能分析系统,制定学科特色化应用方案,加快科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附:徐铫伟博士简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语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技术总监;tcworld China 20242025 特邀嘉宾;持多项翻译资质认证;拥有工信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师证书和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工程师证书。掌握PythonR语言等编程技能,拥有熟练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学、翻译实践及软件开发等经验;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9项。已开设《AIGC赋能外语学习》《数字人文方法与实践》《影视字幕翻译》《翻译技术》课程;开发了AIGC多面手网站、“数字人文智能分析平台DH-Analyzer”、情感叙事分析系统、多语种GPT翻译软件、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情感和情绪分析软件、模糊图像文字智能识别校对软件等。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曾在第六届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翻译赛事中获得佳绩,获优秀指导教师奖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