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模式。尽管我们跨文化交际团队这几年来在慕课教学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我个人来说,也还是在这场疫情中才真正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实践中。经过几周的尝试,我个人也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慕课资源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开展在线教学是情势所迫,在短短的时间内要自己开发出一门线上教学课程确实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三大平台上的优质精品在线教学资源。由于“跨文化交际”已经建设起了一门相对成熟的慕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就成了我在备课时主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绝大多数的知识点都已经在慕课视频中有所讲解,那么直播教学中就应以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和答疑补充为主。因此,除了第一节课导入课上是以我为主进行课程的简介和学习方法指导外,后面的课程我都是把观看智慧树平台上的共享课视频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的。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不能简单布置了事,这样学生有可能直接刷课或者根本不去预习,所以要提交与预习内容有关的书面作业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看完视频后制作该章内容的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视频,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巩固。
二、精心备课
教师要提前自己学习一遍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吃透教学重难点。对于跨文化交际这门课来说,因为我自己参与了课程部分章节的开发制作,所以对于自己制作的章节这一步可以省略。但是对于其他章节和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拓展资料,我都是课前自己先学习一遍,一方面提前熟悉教学重难点,根据重难点准备好要对学生提的问题和练习,有针对性地检查预习效果和对易混淆的难点进行辨析,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到直播时对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准备好补充案例和材料,在扩大课程信息量的同时避免重复。
三、组织好课堂上的互动
在课堂互动方面,云班课我认为是做的最好的,但是考虑到上课过程中频繁切换平台对学生和老师都较为不便,加之云班课直播功能不太完善,所以没有使用云班课。经过对比,我选用了钉钉进行教学直播的工具,主要是看中了它相对稳定流畅的直播质量。我的课堂互动主要是通过学生连麦、发送信息、参与投票来回答问题和进行讨论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直播中发言的积极性要比课堂上发言高,一方面我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允许学生连麦时如果不愿意可以不开启摄像头,减低了学生的紧张感,另一方面我通过上课发言记录表这种形式,把发信息和连麦的次数与平时成绩中的课堂互动参与度挂钩,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上课发言记录表是学生可以共同在线编辑的,在填写自己的发言记录次数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次数,无形中是一种督促和激励,而且,一个人的发言记录在群里所有人都可以查到,处于全班同学的共同监督之下,也可以避免学生谎报次数。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只能记录次数而无法显示发言质量,所以在具体赋分时,老师们可以参看学生的发言记录给予不同程度的权重。
现在抗疫形势还很严峻,网络教学的形式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利用现有网络和平台条件实现师生异地的教学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它的实现也并不复杂,但其中各个环节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老师们熟练掌握,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琢磨,不断提高上网课的技术和教学效果。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各位的教学起到一点作用。也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认真备课,共克时艰,在网络条件下把课程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