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源语的声色之美

发布者:孔勇发布时间:2018-04-29浏览次数:123

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传播的翻译学路径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于4月18日下午与我校英语学院院长余卫华及各位翻译专业老师进行了探讨,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传播的翻译学路径”。

王宏教授主张翻译标准应以译者的选择是否恰当为依据。主张翻译研究应该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展开,多元互补、和而不同。并且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英译本较多,而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作品的英译本偏少,世人除知道四大发明源自古代中国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其他重要成就知之甚少。因此王教授梳理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及影响、重要典籍,并从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传播的翻译学路径。

  

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在科技领域做出的贡献令世人赞叹,并且涉猎中国古代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医学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很早便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翻译在这中间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是一种跨域内、跨语际、跨文化的传播活动。“首先是语内翻译:用现代汉语完整、准确地理解典籍的古汉语原文。第二个阶段是语际翻译,即用现代英语完成、准确地表达古汉语,目的语是现代英语”。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具有诠释属性,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科技范式特征、语言属性、认识方式等。这还涉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现代科技文化、译入语现代科技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最后王宏教授总结道:显然,要有效实现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对外传播,还需要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的全过程,关注翻译主题、翻译内容、翻译渠道、翻译受众和翻译效果。中国古代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可以从本体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研究范式、制约因素、方法论等层面展开,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者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会议最后,王宏教授与我院翻译系老师们深入交流。针对老师提出的翻译主要是文科为主,对于我国古代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翻译是否存在困难这一问题,教授认为不同年代,不同译本的确存在差异,不过应当在翻译的过程中实时进行比对,保证差异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