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前行的英语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总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31浏览次数:92

   2015年,在徐真华校长的倡议下,英语学院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即采用 “2+1+1”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内涵为:“2”是指本科教学中前两年为语言技能教育阶段,英语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分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统一在基础英语教学部的管理下进行语言学习,其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第一个“1”是经第四学期专业分流后,学生进入大三进行1年的专业课程学习,第二个“1”是在学生进入大四后,为考研、出国、就业等而进行的相关课程学习。

  这一改革理念的提出源于在过去以专业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其选择的专业可能并不了解,也无法判断是否适合该专业学习,而“大类招生”则是对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的一种纠偏,过早地分专业,导致了学生过早地被“定型”,职业发展较窄,而“大类招生”不仅仅是招生考试的一种改变,还对接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让学生在培养中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经过2年的基础阶段教学,通过前期介入专业导论课程,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专业分流时更理性的进行专业选择。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英语学院成立了基础英语教学部,负责大一和大二的语言基础教学工作。通过明确阶段目标,基础部细化了课程管理,形成了两个综合英语教研室和一个听说教研室的构架,使课程协作更加顺畅。在基础部的管理下,各教研室对课程教学深度挖掘,精心组织教研活动,严抓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早晚自修及课外任务,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三个专业通过在第四学期各自开设专业前期导入概论课程,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学习的同时,对专业学习有所了解,使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准备更加充分,专业选择目标更加清晰。

  经过两年的试点,英语学院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学习质量提升明显,学生的语言基础进一步夯实。在2017年10月份公布的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2015级通过率为62.31%,比2014级通过率高出近7%,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近14%,创历史新高。

2. 在学科竞赛成果显著,喜讯连连。仅以2017年度为例,在2017年5月举行的绍兴市大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中,通过几轮的激烈角逐,英语学院代表队力克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之江学院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获得在绍高校本科专业组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2017年10月举行的第十二届浙江省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暨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浙江省复赛中,英语学院学生经过多轮激烈的PK,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三等奖。此外,英语学院学生还在2017年10月举行的韩素英青年翻译奖(翻译界重量级赛事)中,与许多翻译专业从业人员同台竞赛,最终获得优胜奖。

3. 高端考研再续辉煌。继去年英语学院学生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后,今年我院学生又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同时在2017年的考研工作中,我院有多名学生考取该专业第一名,如闫芹考取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第一名;林璐考取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第一名;施晓娴考取大连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一名。考研取得第一名和考取高端学校研究生的现象说明英语学院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

  “2+1+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仅为英语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路径,也为英语学院的办学提供了新的指导理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为英语学院的人才培养带来更大的辉煌。